山東嘉祥法云寺又名發云寺,始建于唐代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。因有“天下神數發云”之說而得名。由于年久失修,原有建筑又遭破 壞,這座千年古寺在十年動亂中,徹底拆毀。2004年1月經報請政府批準,重修法云寺,現在殿堂內供奉的“三圣佛”光彩奪目,建筑雄偉壯麗,法云寺大殿右側有著名的甘露泉,清澈如鏡,終年不息。進得寺內,便見正面坐著彌勒佛,兩旁是四大天王。寺內第二進是大雄寶殿,殿內正中一尊用緬甸玉雕成的釋迦牟尼像,高達3.2米,左側是消災延壽藥師佛,右側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大殿后壁是觀世音菩薩,周圍是姿態各異的18羅漢。
法云古寺,坐落在嘉祥縣城南8公里,青山之陽,焦山之陰,依山而建,群山拱環,別是乾坤,為青山南麓最幽絕處。
寺院經歷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,名勝眾多,枚舉難周。經重新修建現有殿堂十四間,配房五間,大雄寶殿建筑古樸,宏偉壯觀。殿堂內供奉的三圣佛、十八羅漢等,均屬緬甸玉石雕像,其形態各異、神采奕奕,色彩絢麗,是目前我國唯一規模最大,數量最多,構建完整的佛教玉佛寺廟。
法云寺歷經滄桑,幾經興衰,數經修復,一直香火不斷,影響頗廣。明朝萬歷十七年(1589年)重修發云寺正殿碑稱:“夫邑以南有寺曰發云寺,繇梁秀洎今閱千祀馀矣,其間墉址壯偉像塑古異,無容緩頰譚已試掇其勝……”。千百年來,民間流傳的“天下神,數發云”的傳說聞名遐邇。清朝康熙十一年(1671年)重修發云寺,更加開拓道場,法云寺佛教大乘風范,寺院香火鼎盛,規模更加宏大,可謂佛光萬丈,法延磅礴,名傳四方,盛極一時。相伴千年歲月的輝煌歷史,法云寺道德遠播,在民眾的心目中,它不但能給百姓消災免疫,而且每至干旱之年求神祈雨,這時,便從發云寺山彎里飄出片片云朵,如紗如棉,如絲如綢,姍姍而來,不日便普降甘露,甚至陰雨連綿,連月不開,謂之“發云寺”久矣。
法云寺清凈幽寂,氣勢巍娥的天然環境以及寺中素有的秉戒端行,明心達性,志趣高遠,平凡而灑脫的氣宇,在廣大佛教信眾乃至游人的心中更添了幾多神秘、向往與崇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