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費縣叢柏庵位于費縣南部,座落于玉環山中。始建于唐朝,是女眾道場。清代改為道教,康熙、乾隆、道光年間,多次修建,有碑文為記。文革時期,遭到破壞,廢為平地。1994年,許家崖鄉政府重建三圣殿,仍供奉民間神靈。自1998年,仁行法師來后,才徹底恢復佛教。當時,這里可以說是佛教的一片荒地。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,庵里只有老師父和弟子兩個人。有時,甚至只有一個人。
幾年來,師父帶領我們,終于將這一方佛教的處女地開墾了出來。讓我們來看看叢柏庵的基礎建設。看鐘鼓樓,飛檐挑角,莊嚴瑞麗。可是幾年前,遮擋這口大鐘的,卻只是四片石棉瓦,四片石棉瓦哪!冬天,寒風刺骨,打鐘的人牙齒打顫,手腳發麻。現在這鐘鼓樓,風雨不動安如山,人在里面打鐘,盡管“洪鐘三叩”、盡管“寶偈高吟”好了。再看看原來那擠巴的舊大殿。我們且不說擠巴,大家最發愁的就是下雨:大雨大漏,小雨小漏。經過多年的期盼和努力,現在,新大殿已經落成。它幾乎是舊大殿的四倍!且看,雕梁畫棟,莊嚴雄偉,高瞻遠矚,寬敞明亮。另外,寺院還從遠方請來了高人,在兩壁畫了羅漢圣像,使大殿顯得更加輝煌!所有見過壁畫的信眾,誰都不忍心只把它當作普通的壁畫,決心要像保護文物一樣來保護它!與新大殿同時建成的,還有大念佛堂、居士寮等,都各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大眾面前。
如今,這里山水明秀,洞壑清幽,銀杏垂蔭,蒼松掛壁,古柏參天,石泉泠泠,殿堂重重,信眾云集。時而云霧彌漫,青山古剎,若隱若現,宛若仙境。晨鐘暮鼓,佛號聲聲,置身其中,塵心蕩盡,可謂人間凈土。2006年9月,隆重舉行了普光明殿開光典禮,叢柏庵掀開了弘法利生的新一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