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公廟位于香港新界沙田車公廟路7號,又稱大圍車公廟,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一座紀念車公的廟宇,為一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筑。 車公廟最初建于17世紀,曾于19世紀重建,并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。1989年,華人廟宇委員會鑒于每年新春期間,車公廟香火鼎盛,由于廟宇地方狹隘,而進香人數太多,以致秩序紊亂,所以決定將車公廟重新擴建。終于在1991年獲得政府批出土地,這項工程于1994年完成,全部費用達五千萬元。
新廟總面積達九千零五十平方米,比原來的二千多平方米大得多了。殿堂內裝飾金碧輝煌,神壇上立著車大元帥雄偉威武的神像。神像高27米,用仿銅鑄成,由廣州藝術學院建造。神像容貌威武不凡,氣勢懾人。殿堂二樓長廊右首為「鼓樓」,擺著一個大鼓,左首為“鐘樓”,放有一巨鐘,鐘上刻著“國泰民安”四字,墻壁上有一幅宋代書法家蔡公甫的拓畫。新廟殿前有一大廣場,設有祭臺、風車、聚寶墟等,可供善信在露天拜祭。經過以上的修葺、擴建,今日所見的車公廟,已非原來的面貌了。
大圍車公廟有悠久歷史,它與上環的文武廟、竹園的黃大仙廟、佛堂門的大廟,并列為香港四大廟宇。因其地理環境奇特,枕山為圓渾的太陰金星,它建于該山的左邊山腳下,為風水學“太陰乙角”的建法;更有蟾蜍石(應星石)鎮于山頂之上;左前方有獅子山及望夫山鎮守,右前方有針山作貴人守護;城門河之支流更從廟之右前方,蜿蜒流向廟前,故有利于求偏財之應。
車公
車公又稱車大元帥,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一個神祇,農歷年初三,是車公誕節。相傳車公為南宋末年時的一名勇將,籍貫江西南昌五福,因勘平江南之亂有功,被封為大元帥。后來,蒙古大軍犯境,宋軍無力反抗,宋帝昺南下避難,車公一直護駕到香港,在途中不幸病逝。鄉民為念他生前貞忠英勇,便為他立廟供奉。
車公廟來歷
大圍車公廟的建立,有兩個不同的傳說,其一與鎮壓瘟疫有關,而另一則與田心村開村的風水有關。
明末崇禎年間,新界各地突然疫癥流行。當地鄉民研究史書及縣志,發現車大元帥,不特平賊有功,所到之處,疫癥亦立刻停止。因此便建廟供奉,以祈疫癥停止。果然在廟成之日,疫癥即不再出現了。
另一傳說,昔日田心村創村時,曾聘請風水大師到村勘察,發覺村前有三支河流交匯在此。同時,背后枕山奇突,風水極佳,最適合興建一座廟宇,除有座鎮水口的作用外,并可使該村日后丁財兩旺。因此,村民便集資在該處興建這座廟宇,供奉車大元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