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岳廟位于重慶開州區鎮東街道睡佛社區北岳街2號,始建于明朝,屬原鎮東鎮農試村轄地,原占地10畝,廟宇宏偉,殿堂莊嚴,古樹參天,靈泉清洌,為歷代道教圣地。至清道光年間,已先后修繕5次。東岳廟現有土地2.5畝,建有殿堂10間供奉,大小神像108尊(其中出土的明清石刻神像76尊),保存完好的古碑4塊,道教教職人員1人,長住居士4人。
現“道教淵源蘊五千年華夏文化;玄門奧妙秘三洞經鳳篆龍章”的楹聯,為清道光七年,開州知縣孔昭焜撰寫,并著有《東岳廟小景詩》7首,吟詠了凌云坊、接引橋、眺遠樓、遂生池、環漪舫、桃塢和佇月亭等處景點。孔昭焜(1827-1829),山東曲阜人,是大名鼎鼎的文壇圣人孔子的后裔,清朝嘉慶庚午舉人,于道光7年任開縣知縣,從此便和東岳廟結下了不解之緣。近有當地村民,在自家的宅基地挖出一塊兩米多長的石頭,而經專家鑒定,為距今近200年歷史的一塊石碑,上面翔實地記載了重修東岳廟的碑記,而碑文作者就是孔昭焜。
清嘉慶初年,東岳廟遭土匪破壞,淪為廢墟,遍地荒蕪,雜草叢生。道光年間孔昭焜知縣到廟里“祈雨有應”,靈泉復涌“倍于曩時”,便“興舉而恢廓之”,翻修一新。后來雖然朝代更迭,戰亂頻仍,東岳廟都一直受到妥善保護,人們常來廟中祈求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1934年東岳廟成立開縣道教會,1948年改組為四川道教會開縣分會。
改革開放后,黨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實,東岳廟枯木逢春。在道教信眾的強烈要求下,經多方努力,東岳廟從60平方米的石棉瓦棚到金碧輝煌的廟宇,從租地到征地,從信眾自發組織到正式從四川遂寧聘請道長來主持,終于在2008年6月正式登記備案,被批準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。
鎮東東岳廟地址
重慶市開州區鎮東街道睡佛社區北岳街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