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是城市的靈魂。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、最具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,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,歷史悠久。嶺南建筑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,也是嶺南文化的精髓。幾千年來,嶺南建筑充分利用了嶺南的自然資源,結合人們的生活特點,形成了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,在中國建筑森林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簡潔、簡單、透明、優雅的中國魅力高于南方,也許只有嶺南建筑才能充分詮釋。嶺南一般是指中國南方五嶺以南的大部分地區。現在提到嶺南一詞,特別是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香港、澳門,也是當今華南地區的范圍。由于嶺南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道路,它已成為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交流的窗口。
嶺南自漢代以來,海洋給嶺南帶來了商業和開放的優勢,使嶺南人逐漸形成了開放創新、兼容、務實變革的心理,其特點也反映了建筑的多樣性。其建筑特點是平面靈活、形式多樣、尊重民間習俗、注重實際效果、符合自然、與園林綠化有機結合等。
嶺南建筑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:第一階段是明清時期的學院和祠堂建筑;第二階段是清末民初的西屋、竹簡屋和商業騎樓;第三階段是西方建筑的引入,中外建筑師將中西建筑融為一體;第四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后中西建筑技術的融合,使嶺南建筑逐漸進入現代建筑的發展階段,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嶺南式建筑風格。
嶺南建筑風格具有自由、自然、明亮的建筑、開朗、形式多樣的特點。如果你有機會去嶺南,你會受到嶺南建筑的贊揚。俗話說,“潤風撫榕枝,穿屋繞巷,穿過數千年安靜的雕刻窗戶,享受嶺南建筑文化的優雅魅力”。綜上所述,這八個元素足以照亮“嶺南學校”建筑風格的特點。
1.寧變不仿寧今勿古
嶺南建筑在許多地方引入了流行的外國元素作為裝飾,使嶺南的傳統建筑更加舒適。這種寧現不古的精神是嶺南建筑藝術和建筑成就成長的關鍵。這也是嶺南建筑特色與江南建筑不同的原因之一。
2.追求意境力就像
嶺南建筑追求意境,立意第一,處處體現了中國嶺南的情調和魅力。比如白天鵝酒店的標志性建筑“故鄉水”,設計師希望為在外漂泊多年回家的游客提供懷舊的載體,利用室內空間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標志性建筑。
3.因借環境融為一體
嶺南建筑注重選址、基礎和環境的融合,繼承了傳統建筑的精髓。例如,“雙溪別墅”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觀,創造了一座像仙境一樣的嶺南別墅,將自然與建筑融為一體。
4.組合空間的群體布局
嶺南建筑結合氣候特點,使建筑具有現代風景園林的特點。園林花卉和樹木布置在大廳、中庭、休息廊、走道和臥式中,賦予環境大自然的情趣。
5.清新明快,千姿百態
嶺南建筑善于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特點,塑造清新活潑的建筑形象,借鑒古代亭臺樓閣的原型,使新建筑充滿活力。
6.室內設計豐富多彩
嶺南建筑采用灰塑、陶塑、磚雕、木雕、洞門景窗、空花博古、鋪地、彩色玻璃、鑲嵌壁畫、匿名對聯等傳統室內設計手法,使室內景觀琳瑯滿目。
7.景園文脈推陳出新
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借鑒中國古代園林空間技術,將嶺南建筑移植到建筑和城市設計中,從而產生鮮明的特色。
8.神似路途同歸
嶺南建筑學派主張新建筑應與傳統形式和風格相似,而不是相似。類似反映了一種背景意識,對傳統精神和集體無意識的關注,對環境完整性和人類空間的尊重。
嶺南建筑的特點是具有隔熱、遮陽、通風的特點。建筑頂部通常做成多層斜坡頂部,立面顏色主要是深灰色、淺色和方形柱的使用。由于嶺南氣候溫和,人們的活動空間向外移動,充分安排了露臺、開放走廊、開放大廳等開放空間,形成了嶺南建筑裝飾空間的自由、光滑、開放的特點。
梧州的自行車城具有嶺南建筑的特點。自行車,一種“上下走廊”的街道建筑,是中國近代史上一種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筑形式。近年來,自行車作為嶺南建筑文化特色,廣州、海口、梧州、中山等地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,將相對集中的街區劃分為自行車商業街,對各種自行車建筑的保護、改造和新建提出了明確的規定。
一個水土養一個人,一個建筑體現一個生活特色。嶺南建筑的不同風格也體現了嶺南人與世無爭、融入自然的心態。嶺南建筑文化作為中國典型的建筑文化之一,只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,才能得到深入的探索和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