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建筑歷史悠久,覆蓋面廣。歷代建造的建筑不僅種類繁多,而且累計數量特別巨大。它的出現和形成不僅反映了中國建筑文化的輝煌,也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社會變革和生產力發展對建筑的影響,以及建筑本身在功能、材料、結構、建筑、藝術等方面的綜合進步。這一成就不僅內容豐富多彩,而且為東方乃至世界的建筑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然而,由于各種長期的自然和人為破壞,許多曾經在歷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建筑已經消失了,古代統治者一直鄙視技術和建筑工匠,這使得大多數寶貴的設計理念和具體的技術已經消失了。雖然一些建筑遺產和建筑文獻仍然保存下來,但它們只是中國建筑總體歷史成就的一滴水。
▲遼代獨樂寺觀音閣
▲北宋晉祠圣母殿
在中國古代建筑中,很少有古老的建筑,唐朝和以前的建筑很少,大多數古代建筑都是在宋朝和以后建造的。
當你看到一座古建筑時,你能判斷它的時代嗎?今天,我們將從不同的方面總結各朝代古建筑的不同特征,以便更好地識別它們屬于哪個朝代。
看整體風格
一般來說,唐-五代-遼可以視為一種傳承關系,宋-金可以視為另一種傳承關系。唐五代遼建筑風格疏朗雄渾;宋金建筑走柔和華麗的路線,用重小木裝飾,其中金代更加華麗;遼、金、元作為少數民族創立的王朝,在結構上也有很多創新,其中元建筑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。明代建筑更加端莊規則,拋棄了前代不太嚴謹的做法。清代建筑基本上遵循明代,但更注重尺寸模量和細節裝飾,最終呈現出僵化繁瑣的趨勢。
看看古建筑的屋頂
就建筑屋頂而言:唐宋古建筑屋頂坡度舒緩,屋檐深遠,整個立面莊重穩定,建筑給人一種舒展、大氣的視覺感覺。
明清宮的建筑屋頂坡度陡峭,裝飾華麗,彩畫以藍綠為主。雖然視覺上有點笨重,但也更有威望,比如北京紫禁城,屋檐短,坡度陡,屋頂裝飾華麗。
唐代五臺山佛光寺南禪寺大殿
太和殿,明清北京故宮
看看建筑物的斗拱:
斗拱是判斷建筑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。唐宋時期,斗拱房屋斗拱較大,具有重要的力學作用,屋檐深遠;明清時期,斗拱多為裝飾,相對較小,屋檐較短。唐代的斗拱很大,屋檐很深,所以有時我覺得斗拱的尺度比實際大得多。
明清斗拱多為裝飾,相對較小,屋檐較短。這是因為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,柱頭之間的前額和梁的使用加強了框架的完整性,夯土堆的消失導致防雨不那么大,所以斗拱不再是應力構件,而是成為裝飾構件。
▲遼代應縣木塔斗拱
此外,我們還可以看到斗拱上的昂來大致辨別建筑的朝代。
“昂”最初是唐宋建筑中具有杠桿作用的斜構件,在明清時期沒有機械裝飾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在北方的宋金古建筑中,已經開始出現裝飾效果,甚至是假的。明清時期的建筑大多是假的。
因此,明清時期的古建筑不一定是假的,但總的來說,與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相比,斗拱要雄偉得多。
看梁、柱
唐宋建筑與明清建筑的另一個區別:唐宋融入曲線美;明清大多直來直去。
唐宋古建筑在柱頭上收分,做成“梭柱”風格;梁的兩端會做成“卷殺”,做成“月梁”風格,使建筑在視覺上充滿變化。
佛光寺構架
明清官方建筑的梁柱大多簡單直接,藝術美感會減少。(明清時期,這種唐宋古法保留在長江以南。)